季艳芳
新课改实施以来,“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去继承已有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做出新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索。因为真正每天在教室里和新课程打交道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决定点什么的、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还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教学题材的分析与处理
在努力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已有的认知经验,教学条件与环境,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造,使之更适合与活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同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完全可以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再说数学知识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学习方式的选择应有与所学知识的特点相联系。不然就会使学习的效果差、效率低。
1、着重体现程序性的知识,开展合作学习意义小,学习效率低,故不必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讨论,用尽量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会就是。
在讲求解反函数的详细步骤时,我事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求解过程,然后师生一起进行修改,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步骤。
求解
解:由题意得
则函数
最后,我并没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总结求解反函数的解题步骤,而是直接给出求解反函数的步骤。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于求解反函数具体的解题步骤非常清楚,在求解反函数时具有非常清晰地思路。
2、大多数学生一看便知的较容易的内容。例如,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
他们围在一起合作学习,便成了不需动脑思考的探究,失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通过给学生展示关与三个运算性质应用的练习题,让他们在独立的完成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
二、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同桌之间,要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新课引入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些练习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和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的题材,都可以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尝试、交流”等数学思考,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例如猜想
2、计算一下两个小题:
(1)
(2)
演算完之后,组内互换、交流答案并且对做错的地方进行指正,同时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小组的做法。
这节课在进行到小组讨论交流并上台展示这一环节时,课堂气氛也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来,并且努力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们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困难之一是时间不够。教师普遍感到时间确实紧张,觉得很多内容都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找到了感觉,觉得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去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站在学科整体高度去把握新教材,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新课程改革。
1、课前预习
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讲解对数的运算性质时,提前给出学生要探究的几个问题:(1)对数的运算性质有哪些?(2)如何来证明这些运算性质?(3)补充一些书本配套练习。由此学生得来的知识最为牢靠、亲切,是学生将来独立处理数学现象的演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2、课内“小组学习”
课内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交流方式可以是4人一组,也可以是同桌。这时教师不是闲着,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和指正。在此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学生的音量,否则教室里到处都是嗡嗡的声音,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讨论效果差。还有小组内分工明确,如记录员、发言人等。
合作交流要在恰当时间进行。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是上课一开始就分组研讨,只有在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定的自由活动、思考探索后才能安排分组讨论。
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讲评,加以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提升在这个过程中。
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课堂上出现教师没意料到的问题是正常的。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思维、新问题、新方法,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后
数学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置身与社会的实践之中,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探究科学知识的成就感。
教法不具一格,着眼与学生真正受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方法,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某种教法去完成复杂的某种教学任务。事实上,国内外出现的不少新尝试,都是把多种教法按一定的教学思想巧妙结合的综合型的教学方法。如果有谁认为成功的经验可以一劳永逸,就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