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二中学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校园动态
  • 师生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信息公开
新闻信息
  • 教科研动态
  • 教科研成果
  • 教学资源
  •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 教科研成果

太匆匆

发布日期:2007-05-0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还很小,当时,心中就有一种酸楚的感觉注入灵魂,现在想那就是惆怅吧。

李煜——南唐的皇帝,一个优秀的词人,这一切的一切已然经过了那么多的春夏秋冬,一如那发黄的旧书,淡了水墨,风化了容颜,碾过了时间,模糊了所有,幻化成历史的云烟,沉淀在陈年的宣纸上。

但,就是这样,在这样的下午,我突然想到了李煜,想到了他的诗。

他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的身影完全不适合沉浮于功名利禄之中,而应该是驾一叶扁舟,泛一湖清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享受那冯虚御风的感觉,有诗为证: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由此看来,并非李煜做不好一个皇帝,而是因为他并不想做一个皇帝,对他而言,自由不是身为皇帝,呼风唤雨。而是在万倾碧波中,在“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的世界里,披蓑而钓,抱坛而醉,那种清雅的、平凡的孤独,才叫“自由”。

赵匡胤曾经称赞李煜“好一个翰林学士”,但李煜却做不好一个皇帝。李煜兼有一国之君与词人的双重身份,这两种并不相容的身份在他的身上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终于导致他才华横溢却又优柔寡断的个性,没得精神病已是个意外,亡国之君的命运是自然的。但,若没有了他亡国之君的曲折人生,或许就没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难道真的是苍天弄人吗?当他“无言独上西楼”的时候,望着如钩的明月,他是否会为江山尽失而后悔,是否会自责呢?他那如春草一样“更行更远还生”的离恨中,有没有皇妃宫女的空间呢?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正因如此,李煜才显得有血有肉,他的词真实的道出了他的情、他的爱、他的恨、他的愁。他的词真实的展示了他的喜、他的怒、他的悲、他的哀。这一切都使得他作为一个词人真实的凸现于历史的混沌之中,穿过时空向我们缓缓走来。

自古愁怨无穷尽,但惟有李后主笔下的愁更让我垂泪,因为比之男女之情,风花雪月,他的愁绪更深刻、更痛苦。我不知道他写下“林花谢了春红”的句子时,想到的是什么,是恍如前世宫娥的如云秀发?是日渐消瘦的小周后惨淡的愁容?抑或只是一种想象,一种意识的宣泄吧。总之,那艳红如血的春花,把积蓄了太久的能量终于在春天绽放于枝头,却不想一夜风雨之后,便只是残花遍地,词人只是无奈的看着、叹息着、心疼着,却无法阻止那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昧,

             数声和月到帘栊。

于是,就在这种冷冷的空灵的境界中,李煜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终于沉入了那陈年的宣纸,和着许许多多五光十色而又模糊不清的琉璃,湮灭在江南的莺飞草长中。

是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它终究开过,美丽过。虽然匆匆,已然足够。

  • 上一篇:孕育生命
  • 下一篇:四十二天学会英语的模范短文

【关闭】

微信公众号
  • 校       训:厚德养正 日新致远
  • 校       风:至诚至善 自信自强
  • 教       风:科学严谨 敬业爱生
  • 学       风: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鲁ICP备07007814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