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真的象自己开始预料得那样技穷了吧!生活平平淡淡别说波澜就是小小的涟漪也激不起来,没有激情,所以没有可写的东西。终日也忙碌,闲暇的时间都让玩游戏挤占去了,自从有了网络读书的时间少之可怜。我所说的读书并不是看专业书籍,而是供消遣娱乐的文学书籍。
上中学的时候我比较喜欢看小说、故事、人物传记等。那时候家里经济并不是很宽裕,零用钱大多买了学习资料,但是偶尔也会买上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初中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少年文艺》 。十五六年前我们那个小县城书店屈指可数,不像现在各种类型的书店遍地开花。适逢手头宽裕又是周末的时候我会和明骑自行车到县城最东头的小书屋淘几本好书看。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就像嘴里嚼着一块爽口的高粱怡——甘甜柔软细腻,这种感觉久久地荡漾在唇齿之间,难以忘怀。
上高中小说一类的书很少买,想看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借,二是偷。
先说借。那时我们不象现在的学生平时就有阅读课。本来大家都是学理科的每天都是埋头做题,对小说感兴趣的并不是很多,但也有好事之人拿来大家一起分享。那时的图书种类并不象现在这么繁多,琼瑶的小说好像“统治”着图书世界,现在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的书籍流行于中学生之间。
再说偷。我说的“偷”当然不是“偷窃”,而是偷拿我爸爸的书。他也喜欢看书,那时他们单位刚刚建立个图书室,新进了一批图书。他时隔不长就拿回家一本,但是他怕耽误我学习不允许我看,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晚上我趁爸爸不注意偷偷地从他的黑皮包里拿出书,顺手揣进怀里,然后若无其事的跟他们说休息去了。第二天我担心爸爸看到他的书没有了会大发雷霆,他的门又在里面反锁着,于是我就放在外边的窗台上,如果他问起我就说他自己看完书后随手放到窗台上的,我绞尽脑汁想出此计谋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脑细胞,但是徒劳,爸爸一次也没找过我。可能他真得忘记自己把书放到哪里了,也可能他觉得那些书挺有意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聊斋》、《陈独秀传》《爱情故事》(美国)。
上了大学以后就厌倦了看小说,尤其是大部头的小说犹如学习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偶尔买份报纸和杂志。那时我迷恋上了学校的图使馆,有空就往那里跑。图书馆有两个楼层都是我喜欢的杂志和报纸,捧着那些书爱不释手如同发现宝贝一样,同时也很后悔为什么学理呢,读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在大学里我只买过两本小说——《红楼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因为那段时间心情不好。四大名著我比较喜欢《红楼梦》,喜欢里面的林黛玉,喜欢里面的诗词。
工作以后我一本书都没买过。“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人去了广场,正赶上图书搞促销,很钟情于易中天的《品三国》,我刚翻了几页欲买下来,老公不厌其烦地连连摆手,说:“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想想自己借的几本杂志两个月都没有看完,于是作罢。
以前没有钱想尽一切办法买书借书,现在有了钱,书却远离我的生活,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竟成了奢侈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