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亭
读了《中国教育报》9月20日《现代校长周刊》对烟台三中教育改革的报道,深有感触。我认为,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努力转变育人模式的时期,烟台三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教育实践为学校的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多启发:
第一,倡导做“最好的‘我’”,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郭宏成校长以农民经营菜园和农田的方式来领导学校。他通过倡导做“最好的‘我’”,致力于学校中教育土壤的改良,致力于观察、研究教师和学生,致力于保护和引导师生自身已经存在着的生长力量。这样的领导方式,满足了师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首先,倡导做“最好的‘我’”,激起了学校每一个成员内心深处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进而超越自我的渴望。烟台三中采取在常规教学内外,设计多主体参与的多样化活动的策略,不着痕迹、波澜不惊地引导着师生通过挑战自我、设计自我、奉献自我来“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这种策略,符合自我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其次,面向每一个个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落脚点。烟台三中在“每一个”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通过“奇思妙想俱乐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发明兴趣,使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得到了高水平的培养和提升;他们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使很多学生得到了领导力的锻炼和提升;他们通过导师制,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充分的关注,教师们的个性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引导。珍惜“每一个”、为每一个创造机会的改革态度显示的是一所学校教育公平的高度。
第二,运用管理与领导智慧,引导教师自主构建有机团队。新课程改革以后,学校普遍意识到了教师之间合作的必要性,但是最近几年很多学校采用的促进教师合作的措施,都属于捆绑式合作,即制定合作评价制度,把年级组、班级组和备课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进行评价,用评价小组的集体工作绩效代替以往主要以考试成绩对教师个人进行评价的方法。虽然捆绑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从本质上培养的是人造团队,而非有机团队。人造团队的合作力量来自于外部,主要来自于捆绑评价的制度力量,而有机团队的合作力量来自于内部,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主动诉求。
烟台三中的“3E成长班”让我们看到了在学校情境中生长出有机团队的可能性。4位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培养‘3E学生’”(即既拥有高情商、又能享受学习快乐、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学生)这个共同愿景的感召下,自主合作,向学校申请成立了“3E成长实验班”,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成绩卓著。4位班主任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彼此的教育智慧,将4个班视为一个整体,共同成长代替了传统的分数竞争。这种桃花源般的有机合作能够出现的最重要推力,来自于教师们被鼓舞起来的教育理想,来自于鼓励实验、鼓励创新的宽松学校氛围,来自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校信念。
第三,践行分布式领导,扩大学校教育力量。分布式领导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个词汇,它主要指的是在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组织中,必须在组织成员中分布领导职能,否则便无法有效完成类似于教与学这样复杂的任务。就是说,学校的领导权力必须分布于学校的各个层面。
烟台三中的师生在诸如阳光班、“3E成长班”、各种俱乐部和社团、青年教师联合会、塔式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等平台上,主动、投入地行使着部分领导权力。哲学家赵汀阳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那么我们永远只能获得在‘看’的意义上的所谓真理,而无论‘看’得多么清楚和真切,毕竟所看到的只是我们眼中的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的道理……只有当‘看’和‘做’成为一体,才能够到达真理。”分布式管理,使烟台三中的师生走出了做教育改革旁观者的尴尬处境。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