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杨文舒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叫杨文舒,现在是高三年级语文组的一名青年语文老师,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我和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新任老师一样,每天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我想说,我不是一个很出色的老师,我没有为了学生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我没有爬十几里山路去孩子家家访,我也没有批改作业到天空泛白,甚至,我叫不上每一位孩子的生日,我没有把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放在家中赶来上课,当然,因为我还没有孩子。两年前,我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教育事业,和那些和我一样平凡的孩子用踏实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一方黑板,两寸粉笔,三尺讲台,四季风霜,五更不眠,我还在这条路上摸索着,在我和孩子的世界里,虽然每天都是那么平凡,每天又是那么不一样。
我原来以为对孩子只要有无私的爱和责任就够了,后来发现我的爱还不足够,学生们出现的各种小状况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因子,让我每天睁开眼睛都是一场战斗。我发现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对自己。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不完美中,发现亮光。就像莱昂纳多·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两年前的九月,桂花香气弥漫的校园像极了我曾经读书的地方,那时的自己,在适应着高中的教学节奏,每日奔忙。因为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担任着高一六班的班主任工作,毕业前还有一部分《梵高传》的书稿没结束,出版社催稿催得紧,我只能晚上加班翻译,白天还要备课上课,处理日常学生事情。那段时间,睡眠很少,每天顶着熊猫眼,很害怕会影响课堂效果。说真心话,那时候,遇到特别棘手的学生问题,我会一个人偷偷的哭,现在想想真是玻璃心。一天晚上我加班到一点多,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教室。第一节课讲到戴望舒的《雨巷》,我问道,如果烟雨蒙蒙的江南小巷,你遇到这样一位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满脸忧郁你会跟她说什么?老师,我什么也不说,我会看着她驻足微笑,她也会以微笑回应我,调皮的徐小轩说。恩,很诗意的回答。我会给她一个拥抱,我觉得她一定是遇到什么想不通的事情了。知心大姐姐王依满这样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学生们特别喜欢这样大开脑洞的环节,在诗歌教学中我喜欢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去解读诗歌。角落的小女生柳青看着我,说老师,我想给她撑一把伞。同学们哈哈笑了,她有一把伞了。这时,下课铃刚好响了。
晚上,如常。不如常的是,晚自习下课后,天空飘起了小雨,我望着地上的雨,犹豫了一下,走进了雨里。没跑出两步,柳青抱着一把雨伞,把伞往我怀里一推,和赵欣怡同学走了,她边跑边回头对我喊:“老师,加油!”站在雨里,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我摸着手中的伞,干干的。而那一刻我的心,却湿湿的。端午节那天,早晨走进教室,我看到讲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是几个粽子,虞惠铭说这是我奶奶包的给您尝尝。热热的,粽子,暖暖的心。
和学生们在一起有太多太多这样美好的记忆,当然也有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回来,小敏来办公室对我说:“老师,小强说他的手表不见了,您去了看看吧。”教室里已经乱作一团,小强站在座位上,周围同学们都把他围住,他见我来了,满脸焦急的说:“老师,我的手表不见了,那是我过生日的时候,舅舅送给我的。”班里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小强是为数不多家在城里且经济条件不错的,那块手表价值不低。“小华中间回来了一趟”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小华,小华激动地说:“不是我,反正我没拿。”我望了小华一眼,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也许是小强同学忘记放在哪里了,大家快帮他找一找。”同学们都回到自己座位上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小华喊了一声:“找到了!”“小强,快谢谢小华帮你找到了手表。”我一边说边把眼睛望向小华,这时,小华的眼睛里满是感激。万物皆有裂痕,我愿展露自己的裂痕,去发现学生的裂痕,让我们互相照亮彼此的生命。
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令人们羡慕的成就,可是我用宽容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孩子们的也用情温暖了我的心。我愿做那道光,去照亮孩子美好的心灵。因为,他们也是我人生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