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12日,在延安,林伯渠老人在《解放日报》发表《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的文章,林老写到,“行知先生是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的旗手,是人民大众的教育家,是中国共产党最亲近的朋友。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者们,教师们,要学习他是实际精神,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开展边区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教育,以纪念行知先生的逝世!”
对于陶行知,徐特立老人这样写:他是中国革命的教育家……他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教育不是别的,而是生活。教育从吃饭、穿衣和男女两性来,仍然用来解决吃饭、穿衣和男女两性问题……他的人生观是改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他的教育学说是从改造中国社会成为一个新社会出发,于是就有“社会即学校”的学说。他有这样改造中国的伟大抱负,就不能单靠教育来解决,于是就有工厂、农场、武装自卫和学校结合在一起的工学团的学说和组织。这种伟大事业,只有男女老幼全体群众一齐来干,才能完成。于是在普及教育的论文上,就有“攻破学校关、先生关、学生关、男女老幼关”等等。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学说,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一切人都是我的先生,我的学友,我的学生”……行知把教学做统一,把生活与教育统一,把社会和学校统一,在普及教育方案上攻破好多教育上的矛盾对立……行知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吴玉章老人当年的深情回忆:他的革命精神,凡一切过去的思想、学说、理论、制度等等,都要经过理性的裁判,如有不合理的,即使人人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也大胆的要反对要革命。他要求人类,从思想到肉体,都要得到解放,得到自由。他对儿童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他的创造精神……他的“创造宣言”说的,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因此他就创造了:生活教育,儿童教育,民主教育,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社会大学校等等。他教人攻破二十七个难关。以达到教育的普及。他号召人们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他的民主教育就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教人争取民主,教人发展民主,配合国家的创造计划,依着民主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陶先生的思想是准确的,见识是高超的,志愿是宏大的,意志是坚强的,生活是刻苦的,做事是勇敢的,对人是诚恳的。他为大众服务,也为大众所爱戴……他主张在劳力上劳心,而不主张在劳心上劳力,他反对把二者平列起来,把劳心与劳力分为二种人。他以为,将来的社会必无专以劳心为职业的人,因此他强调在劳力上劳心,就是 说用手还要用脑,才能有所创造……
郭沫若在《痛失人师》文中写道:他的修养工夫是怎样深厚,确实是做到了忘我的地步……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有学问智识的人比较容易找,而有人格修养的人实在是如凤毛麟角。陶先生就是这凤毛麟角当中的一位出色者……我愿和千千万万的受了陶先生的熏陶的年青朋友们同声一哭。
陶行知先生是最早关心农民问题而又深入农村躬行实践的人,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之一。他教育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名字由“知行”颠倒为“行知”,进而创造了“衙”(行知行)的签名,确信“行以求知知更行”,“存在由来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典范,他学识渊博,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个时期的革命教育工作,百折不挠“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经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才华横溢,善于用工农大众易懂的诗歌形式和语言,抒发劳动人民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杰出的大众诗人。陶行知一生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陶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教学做合一讨论集》、《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续编》、《普及教育三编》、《怎样做小先生》、《老少通千字课》、《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育才学校手册》、《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