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高考状元的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
1、考场心态2、考前心态3、学习方法4、学习基础5、学习态度。
因此,重视心态的调整尤为重要。
面对高考的临近,同学们的心态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1、紧张焦虑型2、茫然无措型3、得过且过型
对焦虑与绩效的研究发现,过低的焦虑让人行动迟缓、记忆迟钝、思维缓慢,效率低下;过高的焦虑让人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同样效率低下;而保持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最佳的,可以让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效率最高。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能力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增加紧张感。适应紧张而非消除紧张。认识到焦躁是正常的非常态。做到紧张而不慌张。
所以要“把平时的考试当高考”来训练。三轮复习的重点:一是依据考纲回扣课本,查漏补缺;二是全真模拟,实战演习;三是应试技巧训练,心理调节。
一、关于复习策略:
(一) 头脑中要有总分意识,注意学科平衡。
不能放弃某科,更要加强弱项。利用好这个强化记忆的关键期。
(二)以书为本,把握重点。
高考命题是“植根课本,着眼提高”,题身在外,题根在本。所以应当注意:
1、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哪些是要求了解的、理解的、掌握的;哪些是调整的地方,可能是就是命题点;关注题型、样卷、示例。
2、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找到重点和规律。
3、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寻找与各科知识相关的切入点。注意命题的“高起点、低入点”。
4、充分发挥考前全真模拟考试训练的最大效益。查漏补缺,不怕错题。须知平时暴露问题越多,考试时就越少。
二、关于应试十大技巧
1、带齐证件和所需物品。
2、出发时间以步行到达不影响进场为准。
3、考前不要和别人高谈阔论。
4、答题前5分钟的战略战术,浏览试题、心中有数。
5、审明题意,按要求答题。
6、做题力求一次成功,不要寄希望于检查。
7、做题要由易到难,控制好答题速度。
8、根据学科特点突出得分点。
9、防止慌场,可以采用闭目沉思和积极暗示。
10、确保试卷无一遗漏,等待监考老师收齐试卷再离开。
三、关于心态调整
(一)坚定成功的信念
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我们今天的想法决定明天的生活。
生命中的事件都是中立的,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它。可以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激励自己。告诉自己,不管考多少,只求能正常发挥,不留遗憾。
(二)保持一颗平常心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接受现实。自己已经尽力就无怨无悔。关键是经历了过程,结果是一刹那的事。
(二) 考前注意事项
1、作息上:注意时段的兴奋点训练。
2、饮食上:清淡、营养、七分饱。
3、心态上:放松不放纵,只有自己帮自己。
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身体活力,避免受伤;听听音乐,唱唱歌;宣泄不良情绪,可以用哭、喊、倾诉的方式;深呼吸和全身肌肉放松;想象高考情景的适应性训练;想象最放松的情景。
天生我才,乐享高考。
预祝同学们高考取得成功!
(以上是根据心理专家、特级教师徐光琴老师为高三迎考学子的心理辅导报告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