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二中学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校园动态
  • 师生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信息公开
新闻信息
  • 教科研动态
  • 教科研成果
  • 教学资源
  •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 教科研成果

[转帖]高考冲刺 实力良好心态一个不能少

发布日期:2007-04-30
高考在即,面临人生重要时刻的考生们既有大战在即的兴奋感,也增添了许多迎接未知战斗的忐忑心理,体力消耗增大,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难免上升。如何让身体达到战斗的巅峰状态,同时让心态放平稳,轻松迎接挑战呢?在此提供了一些考前应对建议,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所助益。

    高考冲刺阶段,有些考生会出现紧张得无从下手,有些还会出现拉肚子、发烧感冒、发皮疹等躯体反应,这些都是考试过分焦虑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等等原因造成的;期望过高导致他本身的基础与期望相差太大,而造成焦虑。其实,只要考生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高考,这样才能使考试正常发挥。

调节压力有方法

    A、给考生的建议:

    1.正视压力:俗话说,有了压力成动力,没有压力轻飘飘;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压力本身并不可怕,很多时侯,人就是因为有压力而使自己的能力超常发挥。重要的是如何把压力调整到适度。

    2.制定恰当的高考目标和阶段考试的目标。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复习内容,注重查漏补缺,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时间的要求。

    3.学会自我减压训练———优化情绪。

    当压力过高,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时,就要学会自我减压。

    4.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增强信心。

    考生应当学会积极自我暗示:“我能行!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此而已!”“我相信自己!那些考题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能挺过去!”“不管考得怎样,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了!”

    B.给家长的建议:

    第一,期望不要过高;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第二,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

    第三,对孩子不要过分监督;第四,要避免“只言教不身教;

    第五,避免只关心孩子身体,不关心孩子心理;

    第六,多充当孩子的倾听者;第七,可以对孩子进行观察,多给孩子选择;第八,和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鼓励的关系。

  保证睡眠质量

    心态调整好了,睡眠质量自然会高。此外还要注意:1.按平常作息时间睡觉高考期间的晚上,考生应按平常的作息时间按时睡觉。不要试图早早上床以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早早上床实际上意味着已经开始担心明天的考试了。而且,这种担心往往会一直持续到进入考场。但如果上床睡得太晚,也就失掉了几个小时的宝贵休息时间,一般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高考期间的睡眠地点尽量不要改变,这样能够使考生和平时一样适应自己原来的睡眠环境。高考期间的气温不算高,可能会有点闷热。考生晚上睡觉时,尽量不开空调,可开电扇,房间要开窗通风;如果有蚊虫,注意不要喷气味大的杀虫水。考生睡觉后,家长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频频到孩子房中看孩子是否睡着。

    3.失眠不妨试试诱导考生临考失眠,千万不要服用药物。家长可给孩子喝杯牛奶,让孩子看会儿杂志,也可跟孩子聊几分钟,内容不要涉及考试

专家:高考生考前压力大 呈现四症状
又一年高考即将来临,又一批高三学生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状态。近日,来心理门诊就医的考生和咨询的家长明显较年前增多。最常见的的有——

    症状一:紧张得无从下手。考生满脑子想的都是考试,但觉得无从下手,寝食难安,顾此失彼。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等等原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本身的基础比较差,跟不上老师进度造成的。

    症状二:复习不进去。看书时间很长,但看过的东西根本不往脑子里进。通常是由于考生在复习中出现比如说欲速则不达、焦虑等心理而造成的。

    症状三:人际关系不和谐 。脾气特急,根本说不得,口头语是:“少理我,烦着呢!”还有“我们的某科老师特别差劲儿,跟他学还不如自己学”。这也是考生难以调整自己复习的状态造成的。很多时候,考生是因为自己太紧张而为自己的紧张情绪找的借口。

  症状四:睡眠不佳。来诊的考生中均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往往是心理压力过大的信号或结果,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如较长时期失眠,应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而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因此,针对日益增加的压力,同学、老师和家长应多交流、沟通,要互相信任;还可以采取一种做游戏的方法,和同学或家长,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对方说好,角色互换,互相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可以增进与对方之间的了解;对于家长,则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考生也要合理安排复习内容,适当放慢自己的复习进度,通过饮食、运动放松心理状态。如果,持续紧张就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 上一篇:[转帖]爱与严,尺度如何把握
  • 下一篇:请不要再这样掩耳盗铃地教英语了

【关闭】

微信公众号
  • 校       训:厚德养正 日新致远
  • 校       风:至诚至善 自信自强
  • 教       风:科学严谨 敬业爱生
  • 学       风: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鲁ICP备07007814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