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二中学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校园动态
  • 师生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信息公开
新闻信息
  • 教科研动态
  • 教科研成果
  • 教学资源
  •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 教科研成果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1-12-08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自主学习引导

刘玉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作为唯一个跨越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学生知识全面性的获取和实践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相比的条件。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贯彻新课改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整个高中教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兴趣激发的必要性

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的简单理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真正将课堂的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和集体的探究中,不但掌握知识内容,而且学会掌握知识的技巧和能力。这样,自己得来的东西在考试甚至将来的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一改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培养就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工作。兴趣的培养说起来简单,实际的操作却要面对很复杂的现实条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生的个性特征等等。现在学生地理学习自主学习,很多是停留在很简单的知识识记层面上,缺少自主深入理解和探究的动力和能力,导致对地理概念、原理等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都不到位,更勿谈知识的拓展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自主学习引导的方法初探

我们教师的首要的备课任务就是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找到更好的方式,切入本节课和课堂各部分知识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强烈渴求驱动下,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理解、探究;备课的主体内容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指导学生运用灵活和适合的学法,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尽可能的创新在课堂上和课下的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另外,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选取,也是我们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我们针对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较简单的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继续自我设问,自我解决,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以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部分的教学为例,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问题: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

首先,创设切入问题的教学情境,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2005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

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问题: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了解到,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下降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

结合以上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并举出自己身边或自己了解的实例。对举出的实例相互进行探讨,看看是不是都符合人口迁移的概念。即学生自主解决习题中出现的非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现象。

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概念和小组合作讨论身边的实例为基本形式,待意见比较成熟后,由小组的推选的代表进行上讲台展示,其他各小组可以进行评判。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之后,我展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因本部分内容学生了解即可,故观察讨论后,教师直接给出结论:

第二个问题:人口移动的动因。

材料展示:

李连杰为何选择新加坡  

据媒体透露,李连杰希望孩子同时接受中、西两种教育,这样,新加坡成了最好的选择。而为了让女儿在接受教育时同时也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干脆加入新加坡籍。

  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加坡法律规定:海外收入免税,资本收入免税,也就是说李连杰赚的钱,完全免税。新加坡护照是世界上免签国家最多的护照,入籍后就可免签入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80多个国家,完全通行世界。无需等签证之苦,这对于签约好莱坞的李连杰无异是极大的利诱。

  另外,新加坡全套的养老金、失业救济、免费诊疗体系非常齐全和优厚,不少层面都超过美国和加拿大,孩子在大学前的学习费用由国家负担,接受的是中英文双语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养老的最佳国家。另外,新加坡76%的人口为华人,不存在交流问题……诸多优势综合分析,不难看出李连杰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入籍新加坡的原因。 

结合上面的例子和中国的国情,大家自己组织课本中人口移动的动因。

在课堂实践中,因为涉及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动因“推拉力”理论的理解很到位。之后我即兴提出了看到这样好的社会环境,我自己和很多同学也很想加入新加坡国籍,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学生很直观的就分析出了人口迁移的阻力因素。同学们在积极的思考和探讨中将整部分的教学内容理解的很准确全面。

三、对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思考

随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自己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对于部分较简单内容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填填空、再做做题,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切入、一步步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和高效的自主学习。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指挥若定、看着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自主学习,但课堂教学中我们绝不是变得更轻松,反而是要在课前的备课中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在课堂上及时有效的调控课堂气氛和节奏,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不断的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学校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我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努力改正了原来的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理念,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断的行动、观察、反思,形成并检验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取自于教学用于教学,希望自己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实施研究、评价、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学校新课改对老师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 上一篇:对比先进 查找不足
  • 下一篇:我的教学反思

【关闭】

微信公众号
  • 校       训:厚德养正 日新致远
  • 校       风:至诚至善 自信自强
  • 教       风:科学严谨 敬业爱生
  • 学       风: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鲁ICP备07007814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