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
参加工作五年多了,这五年来我带了两届高三。回顾这五年的教学,前三年的教学主要是熟悉教材知识,理清教学思路,重在教学生把握教材知识并学会运用,尚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的问题。而如今随着对新课改的认识逐步加深,我慢慢地认识到仅仅教学生识记运用基础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新课改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比如在教学内容上有些知识点的讲授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挖掘;三维目标落实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习惯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有时也用课件,但用课件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学活动还是围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展开。如果说去年带高三,姑且还能为自己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找一丝借口的话,如今又带新高一了,再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的落后教学方式寻找托词了。并且在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我深深的感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真的不能适用现在的学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思索着。它不仅困扰着我一个人,更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下老师们经常交流思想,围绕的话题最多的是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老师愉快地教。但由于这个问题没有人组织解决,也不能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所以大家只能各自为战,自顾自地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有时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一个星期或一两节课后,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这个时候我们学校适时提出并开展了教学改革活动。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感到学校领导真的是想到老师们的心坎里了。先是教务处组织了两次教改论坛,大家对教改初步形成了共识:教学上我们一定要改革,不改就没有出路,不改就会落后于其他学校,不改就不能给学生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不改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就遗失殆尽。有了决心,下一步怎么改是个问题。学校里要求各教研主任拿出方案,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想下一步学校会有新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来指导我们,我们都很期待。
对于教学反思,结合我自身的教学,我觉得我在政治教学上还存在以下三个很重要问题:首先从教学的内容上说,我对教材内容没有深挖,对知识的讲授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学生的深刻认识。比如《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中的“关于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问题”,以前的处理就是让学生简单看看劳动者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背下来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这样的政治教学是无效的。没有让学生理解几种就业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职业平等观与多种方式就业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没有结合现实劳动者的就业观来把握这部分教材知识,因此学生不会对这部分知识有深刻认识。处理的过于简单了。其次,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如对于上述问题,我没有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讨论、或者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现实案例的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再次在政治课教学方法上,方法还是比较陈旧,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语言不够生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内容很重要,方法同样重要,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政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我的整改意见:
第一,要深挖教材知识,决不能停留于表面。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备好课。我应该从三个层次把握教材。首先是基础层次,即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容、思想、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是发展层次,即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教材看教材,从更大的范围来理解并运用教材,审视教材,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还要深挖教材内容中情感教育资源。众所周知,政治课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相当浓厚的人文资源。如果能较好地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让学生内心真正体悟到,则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大有裨益,可为其一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挖掘教材的资源,必须在教学内容“内化”上下工夫,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和领会教材本身的人文资源,过滤、提升人文精神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
第三,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我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
1. 教师情绪的饱满性
记得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也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新课改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激情,用教师饱满的情绪带动他们影响他们。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激情的政治课教学也就会是快乐教学。这样自然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必定受学生的喜欢,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必定会大大提高。
2.教学语言的感召力
教师的口头语言务求清晰,精练,准确,生动;文字语言即板书务须简洁扼要,条理清楚,规范工整,布局合理,突出重点,难点,反映知识内在联系,不写错别字;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且要注意逻辑性。同时很重要的还有课堂语言要多样化,那就是: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这也是积极营造良好政治课教学氛围采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巧,通过实践证明,它确实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如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就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小组型讨论信息量大,内容比较丰富,起到了知识,思路的互补作用;而辩论型讨论属主动式的自我教育,它具有强调自身的省悟性、思考力和服从于真理的特性。学生可在辩论中得到启迪和自省,思维能力也会在交锋中显示光采并得到提高。此外,思想政治课还可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如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诙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设置渲染讨论课题的情景,既给学生看画,电教片,听音乐等,一旦这些情景作为铺垫的信息渗入受教育者心扉,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命题的讨论,会取得比过去仅凭逻辑性或纯理论的讨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天天接触的学生是活泼的,我们的思想教育只有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正属这一类。实践证明,设置情景的讨论,比较容易促使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探索精神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善于创新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抛砖引玉的教学,通过归纳小结和精讲,导之以理,授之以理,使学生在思辩中,激发思维,获得知识。在这种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氛围中,就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就也一定会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4.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激励性
法国一位著名作家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所以教师若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要学会激励学生,让激励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在政治课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可采取个人自己的纵向比及生生间的横向比等等,只要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是激励性的,就会给予学生以自信,那么对营造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我们必须在深挖教材、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上下点工夫,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