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应高度重视,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立足教育,重在建设”的原则,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咨询辅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密切结合的体系。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做好六个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三、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指导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
4、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5、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和咨询,解决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方法、途径
1、教授法。通过讲解、演示、互动、分析、点拨、总结等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增进学生情绪情感体验,影响学生态度、价值观。
2、讨论法。课堂分组,把大的主题分成几个小的专题,学生讨论交流、分享。
3、故事启迪法。讲述生动的故事,学生感悟。
4、设境讲解法。创设情境,讲解事理,升华思想。
5、设题展示法。确立主题,学生分头准备材料,集体展示,进行总结。
6、心理剧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舞台剧的方式展现,学生参与演出,教师指导,提高学生觉察力、领悟能力。
7、社会活动法。根据主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体验。
途径主要有:
1、开设心理健康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进行比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中普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
3、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六、主要措施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增强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
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精心设计问卷、组织测试、总结反馈。
3、开展讲座。定期、不定期的,目的性强,讲求实效。
4、坚持心理咨询,随时为学生服务。
5、办心育报、专题展览、专栏展示。
6、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7、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8、利用学校网站。
9、设立心桥信箱。
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附:各年级课题计划
高一:
1、 开学第一课:心育的意义
2、 新生的适应
3、 珍爱生命
4、 青春期教育系列:性心理
5、 人际环境适应
6、 学习管理
7、 自主能力
8、 情绪管理
9、 自我接纳
高二:
1、 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2、 认识自我,善待自己
3、 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4、 认识情绪,自我调节
5、 个性培养,健全人格
6、 端正态度,学习策略
7、 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
8、 竞争合作,社会适应
9、 同学友谊,珍视情感
高三:
1、 志存高远,我的理想
2、 循序渐进,科学学习
3、 乐观开朗,不乱方寸
4、 满怀希望,笑迎高考
5、 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