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恒香
九月下旬,我和数学组的几位老师去诸城学习。听了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讲课比赛,一共听了一天半,八节课。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触颇深,短短的两天时间,虽然听课非常劳累,但收获很多。以下是我听课的一些情况和我个人的一点感想。
第一点,我感觉,听的那些课的主导思想和我们学校正倡导的新课改的思想是一致的。这次活动中,能去参评的,都是我省较优秀的教师,而且参赛教师都带着“智囊团”,也就是说,我们听的每节课是几个人的集体智慧。他们的课基本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备课时设计的问题情境,层层深入的启发引导学生,由学生自己探究得到结论,并加以应用。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点评学生的思考过程、对问题的解答,完善学生的结论。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样的课,学生普遍的参与度较高,气氛活跃,当堂掌握的效果较好,感觉师生配合的非常默契,水到渠成,很自然。相反,以讲为主的课,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即使老师提问,学生也答非所问,课堂效果较差。学习的真谛就是独立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思考,这也就是真正的学习。如果将问题提出来,教师代替解答,得到结论,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自然兴致不高,气氛沉闷。通过听课,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不配合主要是教案设计的不合理,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课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点体会,上好课的关键是备课,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功的保障。总结了较成功的几节课的做法:本节课要解决某个问题,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这几个小问题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有了这个铺垫,学生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结论得到的很自然。这个过程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是一节课好和差的区别点;还有,习题的选择也很科学,与实际生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这八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作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上课也是“功夫在课堂外”。关键是备课环节,掌握学情,科学的设计问题,一切以调动学生思考为目的。
第三点感想,教师成长的道路无止境。艺术的处理一节课,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解本专业的内容和思想,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广阔的视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淄博六中的一位老师的课,不仅课堂设计的科学,而且那位老师的知识面很广,点评的恰当、幽默,课件的每个细节都能看出该老师的较强的综合素质。一节课行云流水般的完成,学生学的非常轻松,不觉到了下课时间。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尤其要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的学情,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拓宽知识面,就需要教师时时学习,学习自己的专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还要研究优秀的教学设计。总之,一节课,就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坚持学习。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倡导的课堂改革活动,认真反思我的工作,争取尽快成长起来。
以上是我外出听课的一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